主页 > 新闻动态 > 中心新闻
人才招聘
中心新闻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来源:本站整理        浏览:16522 次        发布:2021-08-13
“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”围绕“增进群众健康福祉、共建共享健康沈阳”的工作目标,2021年2月,沈阳市印发《沈阳市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实施方案》。为了更好落实方案要求,进一步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,不断扩大健康知识普及的覆盖面,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,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。即日起,沈阳市卫生健康委...

二、四季食养各不同

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,是四时阴阳的变化。四季饮食养生,是指根据一年中四季时间、气候、物候、阴阳的变化规律,顺应时令变化来调摄饮食,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。“养生之道,莫先于食。”根据不同的季节,选择服食不同的食物,以达到平衡阴阳、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的养生目的,可以益寿延年,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养生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(一)春季该怎样食养

1.春季的季节特点。

春季,是指从立春之日起,到立夏之日止,在这时间段内,经过隆冬的秘藏,阳气已由强而旺,自然界阳气当令,万物生发,一派蓬勃向上,生机盎然的景象,体现出天地间万物向上升华、向外舒展、疏泄宣达的自然趋势。这是天地万物与春季阴阳相应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2.春季人体易出现的健康问题。

阳气是春季主气,但与冬季的秘藏有关。自然界阳气始生于冬至,由于冬藏精气的滋养,至立春之节,阳气始旺,具备生发万物的能力,但尚未至隆盛,故称为少阳。人体生机与春季少阳之气的生发相应。经过隆冬季节的闭藏,对肾脏、精气的保养,人体肝胆春生之气也体现出机体少阳的特点,喜宣畅条达,升华疏泄,而恶抑郁。春季饮食养生必须遵循春季自然界阳气生发的特点,强调养肝胆之气,与自然界少阳春生之气协调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春天晴时阳光普照、温暖宜人,阴时阴雨绵绵,则又寒气袭人,令人难挨,而且初春季节又常有回潮的冷空气,让人们重温冬天的寒意。这些气象性致病因素在春季尤其明显,可以引起多种疾病,如疲劳、困乏、头晕、焦虑、失眠、记忆力差、腹胀、食少、胸闷等“春困”现象(现代称“春季气象过敏症”),关节疼痛,甚至旧病发作。春季也是流行性感冒、白喉、腮腺炎、流脑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此时还易于发生肝炎、猩红热、水痘等传染病,神经性皮炎、荨麻疹、痤疮等皮肤病也在春季多发,胃肠道疾病也时常发生。

3.春季宜用食材。

春季应当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的积极趋势,与天地万物发芽生长、蓬勃向上的趋向一致,扶助机体阳气,调畅肝胆气机,规避春季各种致病因素,保持人体少阳之气的旺盛,并为夏季的养“长”打下充实的基础。春季饮食养生当注重养阳气、养肝胆之气。

(1)养阳气的食材。具有温热特性的食物可以助阳,春季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,可达到养护阳气的目的。老人体衰阳气不足者可借此之机温养体内的阳气,如吃韭菜辛温助阳,促进阳气生发;胃寒的人可以每天服用一些姜糖水,以防治感冒和温胃祛寒。但此时阳气为少阳,仅宜助其升发,正常情况下不可大肆温补,如附片炖狗肉、羊肉之类皆不宜。古人认为,春季主食应选用“甘凉”性的小麦加工成的各种面食,再配食一些米粥; 副食主要选用“辛甘之品”,如葱、韭菜、胡萝卜、花生、白菜、鸡肉、猪肉等。因为春天气候温和,人体阳气开始升发,新陈代谢旺盛,用辛甘食品以助阳可利于代谢。而配用“甘凉主食”,则可防阳气太盛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早春气候“乍暖还寒”,人们易患感冒,古人认为早春宜吃辛,如辣椒、生姜之类,可防初春之寒伤人。今人认为红神椒、红苹果等红色果蔬能使人体产生一种热能和抗感冒因子,樱桃抵抗感冒病毒,并加速康复。但是高血压、肝阳上亢的患者,春天不宜过吃辛辣和升发之品,以防肝阳升发太过,加重病情。

(2)养肝气的食材。肝主人体少阳春生之气,其性升发,喜疏泄条达,但体阴而用阳,性刚而躁,其气易郁易亢,春季养生应根据肝脏的这些特性进行调养。颜色青绿的果菜,是春季应时的食物,食之可助长春生之气,如海带色青为疏肝之品,可加速皮肤血液循环,还能提高抗早春寒的能力;酸为春时之正味,能生发万物,故“肝欲酸”,春天可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以防生发太过,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含有机酸的水果,以及糖醋和酸辣类菜肴等。但过食酸味又可引起很多病症,如酸味会伤筋,筋病不能多食酸:味过于酸,则易伤脾胃,因此要注意“省酸增甘”,以抑肝补脾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甘者补脾,可选择大枣粥,补益脾肺之气,增加体表卫气的防御功能。民谚云:“要使皮肤好,粥里加大枣”。菠菜味甘,益脾健胃,滋阴润燥,牛肉性平味甘,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、强筋健骨之功效,皆宜此时食用。此外,在春天可根据中医学“以脏补脏”的理论,以肝补肝。肝阴血不足的人适应春天气候变化的能力弱,常有口角炎、嘴唇干裂发生,宜吃猪肝煮菠菜。猪肝、菠菜滋养肝阴,可增强机体防御功能。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在春季发病,故宜多吃祛痰、健脾、补肾、养肺的食物,如梨、枇杷、莲子、百合、蜂蜜等,不应食用太过油腻和辛辣的东西。

春天气温升高后,细菌、 病毒也很活跃,故应多吃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的食物,可多吃富含硒的食物,如鹌鹑蛋、芝麻、杏仁、枸杞子、豇豆、黄花菜等,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有利于保健养生。还要多吃果蔬,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体质,每日至少要保证4种以上的蔬菜和2种以上的水果。芹菜、春笋、西蓝花、小白菜、油菜、柿子椒、西红柿、柑橘、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,具有抗病毒的作用;胡萝卜、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,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,可增强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的能力;芝麻、青色卷心菜、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,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
4.春季饮食宜忌。

春季饮食宜温热,忌生冷,以平补为主,忌大辛大热的滋补品。

忌食“发物”,如虾、蟹等食物,否则旧病极易复发。

慎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,包括羊肉、狗肉、鹌鹑、荞麦、茴香、洋葱、花椒及炒花生、炒瓜子、海鱼、虾及辛辣之物等,应多食用清淡蔬菜、豆类及豆制品。

不宜多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,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,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。

不宜过食酸涩收敛之品,以免影响春之阳气升发和损伤脾气。

不宜吃易致过敏的水果,如芒果、菠萝等,春天是高致敏期,水果也是过敏原之一,过敏者嘴角会出现发红、脱皮、瘙痒等症,俗称“水果疹”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5.春季食养药膳。

春季食养强调以升补为主,重在扶阳,顺应肝脏阳气生发,以防春寒伤人。

【葱白红枣鸡肉粥】

组成,红枣10枚(去核),葱白5段,鸡肉连骨100克,芜荽10克,生姜10克,粳米100克。

制法:将粳米。鸡肉、生姜、红枣先煮粥,粥成再加入葱白、芜荽,调味服用,每日1次。

功效:疏风散寒,通窍。用于风寒犯肺所致鼻炎,症见鼻腔发痒、胀闷、喷嚏频作,鼻塞,流大量清鼻涕,甚至可出现头痛、耳鸣、听力障碍等症状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【木耳菊花鱼丸】

组成:黑木耳30克,鲜白菊花20克,生鱼肉(海鱼或草鱼均可 )200克,玫瑰花15瓣,鸡蛋5个,味精、料酒、香油及盐适量。

制法:黑木耳水发后与菊花一同切碎,鱼肉去刺搅碎成泥,三者混拌,放入小盆中,加入少许香油、料酒、味精和盐,做成丸状;另取5个蛋清,用筷子搅拌发稠。然后,将鱼肉丸放入配好的蛋清中蘸匀,捞出后码在盘子中央,另取玫瑰花瓣数片,围绕盘子四周分别贴在鱼丸外沿,最后将整盘鱼丸放在开锅的蒸屉上蒸10分钟,即可食。

功效:滋阴养血,活血祛瘀,疏风通络。

【其他药膳】

春季可饮用蜜糖红茶、葱白生姜茶,具有护肝祛寒的作用。茯苓粥、五味子鲜贝粥、黑米粥、红枣粥等具有健脾养肝、滋养肝肾的功效,皆宜春季食用,此外还可食用韭菜猪肝汤、黑木耳炒猪肝、茄汁青鱼片等。

(二)夏季该怎样食养

1.夏季的季节特点。

夏季,是从立夏到立秋,暑热蒸腾,烈日炎炎,雨水充沛,各种植物大都进入开花结果时期,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。但阳极则阴生,所以夏至以后,阴气得以初生。阴气虽已始生,尚处于襁褓之中,未能具抑制阳气之力,天地间仍以阳气盛壮而长养万物为主。人体以阳气旺盛为主要生机特点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长夏是四时之外的另一个季节概念,常指夏秋之交的一段时间。湿为长夏主气,在中国不少地方,尤其是南方,既炎热又多雨,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。这个季节空气中湿度最大,加之或因外伤暴露,或因汗出沾衣,或因涉水淋雨,或因居处潮湿,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。

2.夏季人体易出现的健康问题。

夏令属火,暑为夏季的主气,为火热之气所化,独发于夏季。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,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,对于人来说,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,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,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。为适应炎热的气候,皮肤毛孔开泄,而使汗液排出,通过出汗,以调节体温,适应暑热的气候。

健康方面,夏日炎暑蒸迫,迫津外泄,易伤阴液而损阳,乘凉饮冷,又易郁遏人体阳气而积寒湿。而万物生长之际,各种致病因素也易于产生,蚊叮虫咬,均足以致病,暑热过度可令人头昏胸闷,心悸口渴,恶心,甚至昏迷。所以,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,要避开烈日炙热之时,并注意加强防护。午餐后需安排午睡,一则避炎热之势,二则可恢复精力。同时应注意预防一些常见病症, 如夏季感冒,也称为“热伤风”(中医称之“疰夏”,又称苦夏)、细菌性痢疾、急性胃肠炎(也称为“六月泻”)、流行性腹泻、日光性皮炎、食物中毒等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3.夏季宜用食材。

夏令应当根据自然界阳气极度旺盛的特点,与天地间万物生长的趋势一致,顺盛阳以养阳,护阳气以养“长”,养心气以辅阳,既要盛夏防暑邪,长夏防湿邪,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,不离“春夏养阳”的总规律,为秋季的养收打下基础。

(1)清暑生津食材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夏季气候炎热,耗损人体津液,加之人体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,汗出过多,即伤阴液,气随汗出,又耗阳气,所以体衰或高龄老人夏季易中暑,易感冒。此时宜吃甘凉的瓜果等清热生津:苦瓜清热解暑,明目解毒,绿豆清热消暑,利水解毒;西瓜清热解暑,除烦止渴,利小便;黄瓜清热止渴,利水,解毒;番茄生津止渴,健胃消食,其他如丝瓜、冬瓜、椰子、草莓、香蕉之类清热祛暑,敛汗补液,还可增进食欲。

五行中与夏季相应的心属火,味苦,夏季食用苦味的食物,如苦瓜、油麦菜等,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,而过食苦则夏季火旺克金。五行中肺属金,味辛,故唐代“药王”孙思邈提出,省苦增辛即夏季应适当少食苦味,以免心火过旺,损伤肺气,而辛味的食物可以略食用一些,如辣一些的萝卜及葱白、姜、蒜等,具有发散、行气、活血、通窍、化湿等功用,也可补益肺气。

夏季还可适当食用一些酸涩、咸凉之品,酸味起到收敛作用,以固肌表,如酸梅汤酸收汗液,可防止出汗过多。凉拌菜适当加点酸,有生津、止渴、开胃的作用。还可用各种果汁自制成清凉饮料,既富营养,又解暑热。西瓜汁可防治高血压和夏日哮喘;柠檬汁饮料既清暑解渴,又健胃助消化;苦瓜不但能清心火,解暑热,还可治糖尿病以及夏天易患的胃肠道疾病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除蔬菜、水果以外,最受人们青睐的就是粥类。养生家们认为,早、晚餐时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,清凉解暑,又能补养身体,如绿豆粥、蚕豆粥、荷叶粥、莲子粥、百合粥、冬瓜粥、银耳粥、黄芪粥、豆浆粥和皮蛋淡菜粥等。

另外,还可自制一些生津解暑的饮料,主要原料多采用辛凉发散的鲜竹叶、鲜荷叶、鲜薄荷、香薷、金银花、土茯苓、生甘草、野菊花、荷花、茉莉花等,选择一至数种,煎水或用开水冲泡,代茶饮以清心火,散暑热。

(2)清热利湿食材。

夏天出汗多,饮水多,胃酸易被冲淡,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,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佳,再加上睡眠不足和天热贪吃生冷食物的因素,如果再进食油腻食物,势必加重胃肠负担,影响消化。因此,宜少吃油腻食物,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。夏季气候炎热、多雨。由于暑热夹湿,脾阳受困,致使大便稀溏,食欲不振。生冷食物清洗不洁,则易患痢疾、泄泻等胃肠疾病,长夏季节(农历七月)暑多夹湿,称为“暑湿”,外界的暑湿更加重体内湿热,尤其对于湿热患者极为不利。因此,在长夏季节必须吃既清火、又祛湿的饮食,尤其对于湿热证患者。如白术、莲子、茯苓、藿香之类,既健脾胃,又祛暑湿。可常食藿香佩兰茶、瓜皮绿豆粳米粥、荷叶粥、三豆汤等芳香开胃、化湿健脾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此外,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加速分解,所以要保证蛋白质供给,可食用瘦肉、鱼、虾、蛋、奶、大豆等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。高温导致出汗,会引起水溶性维生素、水分及钠、钾等元素大量流失,因此应适当补充维生素,尤其是维生素C,应多食猕猴桃、橘子、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,运动出汗多时可饮用淡盐水。夏熟水果中如西瓜、杨梅、桃、李等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,也可以适当选用。同时也应补充B族维生素。B族维生素在谷类、豆类、动物肝脏、肉、蛋类中含量较多,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,也可适当口服些酵母片。

4.夏季饮食宜忌。

夏季饮食宜清淡,忌过食辛辣香燥、伤津耗液之品,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,如麻辣火锅等。忌吃温热助火的食物,如煎炸之品等难以消化的食物。

忌过食冷饮、凉食,否则会冲淡胃液,刺激胃黏膜,还会引起局部血管收缩,导致消化道缺血、缺氧,发生胃肠功能紊乱。天气炎热耗气伤津,人体的阳气容易外泄,应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。适当的冷饮能消暑解热,帮助消化,促进食欲,但需节制,复月快品在内,不可过于冷饮冷食,少则尤可,贪多定会寒伤脾胃,阴寒内积,令人吐泻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不宜一次饮水过多,以免胃部出现不适。大渴时一次性喝水过量还可能会引起水中毒,人体盐分随之过度流失,其中一些水分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,细胞发生水肿,人体会出现头昏眼花、乏力、心跳加快等症状。

不宜吃变质食物,夏天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,富含蛋白质、脂肪的食物极易腐败变质。

5.夏季食养药膳。

【二仁荷叶粥】

组成:薏苡仁50克,莲子仁30克,大米100克,大枣15枚,冰糖10克,鲜荷叶1张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制法:将薏苡仁、莲子仁、大米淘洗干净,荷叶用水洗净。将砂锅放火上,加水适量,先将薏苡仁下锅,待沸后再将大米、莲子下锅,待再沸后放入大枣、冰糖,用荷叶盖好锅口,上面再压上锅盖,用慢火煮成粥。揭开盖,取下荷叶,将粥晾凉即成。

功效:清热解暑,健脾祛湿。

【马齿苋绿豆汤】

组成:新鲜马齿苋120克(或干品60克),绿豆60克。

制法:绿豆淘净,放水内浸泡20分钟。马齿苋洗净切段。将绿豆入锅内加水适量,烧沸,放入马齿苋,转文火煎煮500毫升,每日饮1-2次服用2-3周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功效: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,生津养液。用于湿热蕴结,腹痛腹胀,大便次数增多,夹带黏液脓血,里急后重等症。

【盐姜茶】

用绿茶8克,生姜8克切碎,食盐3克,1000 毫升开水冲泡冷却后即可饮用。有清热解暑、生津补液、消除炎暑致人疲乏的功效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【青果甘草茶】

用藏青果10克,甘草2克,泡开水饮用,可治夏日口干舌燥、咽喉痛、食欲差等热伤津液证。

(三)秋季该怎样食养

1.秋季的季节特点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秋季,自然界阳气渐降,阴气渐长,入秋之初,阴虽生但未盛,阳虽降但未衰,仍为阳气用事,故有“秋老虎”肆虐。秋愈深则阴愈盛,气候得以由热转凉。总的气候特点是秋高气爽,清凉干燥,雨水减少,“燥”成为秋令之主气,称为“秋燥”,可表现出一系列燥邪为患的干燥状态。阳气的盛极而降,完成了对万物的生发长养,秋令则长养之精华渐次收敛,万物皆已由盛而实,形成了“收” 的自然状态。

2.秋季人体易出现的健康问题。

秋季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,表现为阳气日降,阴气日盛,由疏泄趋向收,此时养生应适应秋季阴阳的变化规律,以收敛养阴为原则。秋季应遵循“秋冬养阴”的基本规律,养阴、养收、养肺、防秋燥。养阴指养生应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,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,为冬藏打基础。养“收”指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等的调养,皆以收束为主,避免向上向外的开放和发泄,以收敛春夏阳气勃发的生理状态。“秋燥”指秋令之气清肃、干燥,常易发生燥邪为患,故应予预防。养肺是调养秋季人体的主气,保护其肃降,免受秋燥的影响。与秋气相应的是人体肺气,肺主气,具肃降功能,与秋气的收敛相应。

秋季气候变化较大,热、燥、寒气皆有,起居若不慎,便容易患病,所以应慎起居,避邪气,防秋病于未发之前。主要应当注意以下病症的预防:

支气管哮喘: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过敏性疾病,多半在秋季气候由热转凉时发作,如不及时治疗,可迅速出现喘息,“冬病夏治”,本病在“三伏天”治疗效果较好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便秘:因秋天气候干燥,燥伤津液,肠道干涩而引起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秋季腹泻:是典型的季节病,婴幼儿易发,因秋季气候渐凉,孩子腹部容易受寒,所以要注意婴幼儿腹部保暖。

脱发:秋天气候干燥,若保养不当,易伤肺气,故秋季脱发相对增多。

咽喉炎:秋天气候干燥少雨,容易罹患咽喉炎,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,就会转为慢性而迁延难愈,所以秋天要重视咽喉炎的防治。

3.秋季宜用食材。

秋季阴阳的变化是阳降而未衰,阴长而未壮,当着眼于养阴,秋令之气肃杀收敛,万物结实成熟,当注重养收:秋季雨水减少。燥气流行,当关注润燥:肺应秋气,其味辛,其色白,宜以辛味色白的食物综合搭配调理肺脏气机。基本原则是养阴润燥为主。

(1)润燥养阴食材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秋季万物的生长平缓主收,天气肃杀干燥,秋燥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体阴液,津液减少,使人体皮肤肌肉失去柔润之性,出现一系列以干燥为主的症状,如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舌于少津、小便短少黄赤、大便干结、皮肤干燥等。燥气又有温燥、凉燥之别,一般说来,早秋气温还较高时多发为温燥,深秋天气较冷时发为凉燥,饮食调摄时应注意温润和凉润的不同。宜多喝水、粥、豆浆,多食润燥养阴的食物,富含油脂的种仁类食品如芝麻、仁或者乳脂类食品皆宜。

还可多吃些萝卜、莲藕、荸荠、梨等润肺生津、养阴润燥的食物:

梨与荸荠、甘蔗榨汁后调入蜂蜜,或与川贝母熬成膏,有润肺生津、止咳化痰的功效,对慢性支气管炎肺阴虚咳嗽以及肺燥、肺热咳嗽,都有较好的疗效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葡萄可生食或绞汁后制成饮料或加蜜熬成膏,有滋阴养液、润燥补血的功效,对贫血患者和神经衰弱患者都大有补益。

石榴可生吃或捣汁饮用,其味甜酸,生津补液,不但润肺止燥咳,还能治慢性腹泻和慢性痢疾。

柚子, 性凉味甘酸,能生津止咳,润肺化痰,适宜于慢性气管炎患者干咳少痰者,但红橘燥火,阴虚火旺之咳嗽不宜。

藕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。

白菜清肺生津,通利肠胃。

百合养阴润肺,清心安神。

黑木耳补气养血,润肺止咳。

蜂蜜调补脾胃,润肺止咳。

其他公认能养阴润燥的食品还有银耳(又称白木耳)、柿子、甘蔗、燕窝、菠菜、动物肺脏、豆浆、饴糖等,对肺阴虚、心肺阴虚、肺肾阴虚以及胃阴虚都有一定的滋养作用,用沙参、黄精、玉竹、雪梨、香蕉等加粳米、糯米或玉米煮粥,也具有良好的润燥滋阴效果。

由夏到秋,气温下降,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,新陈代谢也发生变化,饮食过于生冷,会造成消化不良,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。所以饮食上有“秋宜温”的主张,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吃寒凉的食物,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,尽量少食或不食辛辣煎炸热性助燥伤阴的食物,如韭菜、大蒜、葱、姜、八角、茴香等辛辣的食物或调味品以及煎炸的食物,以防加重秋燥状态。

(2)甘淡润燥食材。

秋季进补应选用“ 防燥不腻,甘淡滋润”的平补之品,如梨、柿、柑橘、香蕉、杏仁、胡萝卜、南瓜、冬瓜,还有食用菌类、海带、紫菜、豆类及豆制品、蜂蜜、芝麻、红枣、核桃等。秋季主食、副食均宜选用“甘润之品”——主食以大米、糯米等谷物为主,并配以面食、白薯等,粥中放些芝麻、核桃仁。副食除各种蔬菜外,还有各种水果。秋季多凉燥,燥易伤肺,多吃“甘润之源”生津润肺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因肺的功能之一是宣通皮肤腠理,辛味能开能散、为秋季之正味,所以可调节肺脏气机,可在饮食中适量加入菱菜等,即可提高免疫力,又可增强血液循环。但是过食含蒜、韭、椒等辛味之品则肺气太盛损伤肝的功能。因此要适度“省辛增酸”,可稍增加酸味的水果和蔬菜,以增强肝脏的功能。

此外还要谨记“秋瓜坏肚”,如西瓜、香瓜、菜瓜适量食用,都不能多吃,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。肺色白,白为秋季应时之色、故凡色白的食物也具有调养肺气的用途。色白的食品有莲藕、银耳、雪梨、乳品等。

4.秋季饮食宜忌。

秋季忌过食辣椒、生姜、大葱等刺激、燥热类的食物,少吃辛辣、煎炸、烧烤等热性食物,如羊肉、狗肉等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忌吃性寒凉、破气伤正的食物。秋季人体精气开始封藏,进食滋补食品易吸收藏纳,有助于改善脏腑功能,增强体质,宜吃些鸡、鸭、鱼、牛肉、莲子、银耳、红枣等具有清补作用的食品。

不宜过食的水果:葡萄味酸,脾胃虚弱者多食可致泄泻;橘多吃会引起腹痛、腹泻;李子多食伤脾胃;梨性寒,产妇、寒嗽及脾虚泻者应少食或不食;空腹吃柿子易引起腹痛、恶心、呕吐;菠萝过食易过敏,会引起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皮肤瘙痒。

不宜多吃生冷食物。秋季天气由热转凉,饮食过于生冷,会造成肠胃消化不良,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,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。

5.秋季食养药膳。

【甘麦莲子百合粥】

组成:炙甘草30克,全小麦30克,莲子(去心)30克,百合15克,大枣15枚,粳米60克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制法:炙甘草加水先煎,滤渣取液,加入余下之品,共同熬至粥熟即可。

功效:养心健脾,清热除烦,安神宁志。

【百合银耳羹】(见第八章常用药膳食养方)

【百冬灌藕】

组成:生百合60克,山药100克,天门冬60克,牛乳100克,蜂蜜200克,白茯苓60克,鲜藕5大段。

制法:将百合、山药、天门冬研烂,加蜜再研磨极细,入茯苓末,调入牛奶,令稀稠适中,灌入藕孔中令孔皆满,蒸熟即成。

功效:健脾化痰,止咳平喘,补肾润肺。

【其他药膳】

萝卜茶、银耳茶、姜苏茶、橘红茶具有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的功效。此外,芝麻粥、胡萝卜粥、菊花粥、栗子粥有和胃健脾、润肺生津、养阴润燥之功效。

(四)冬季该怎样食养

1.冬季的季节特点。

冬季,是从立冬之日开始,到立春之日止,这一时段内,界阳气潜藏于内,阴气当令,主万物闭藏。天地间寒气凛冽,黄+凋零,万物蛰伏,是自然界万物生气潜伏的季节。人体的阳气应天地阴阳升降的规律而秘藏于内,肾气应于冬,也与自然界闭藏之气相应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2.冬季人体易出现的健康问题。

入冬以后,阳气降下而潜伏于内,寒气当令,寒主收引,具有收来闭藏的能力,故形成冬令闭藏之势。这种闭藏,并不仅是最舍物资,而是一种积极的积蓄能量的方式,以待来春生发。这就是自然界通应冬气的养“藏之道。一旦闭藏失职,能源积蓄不够、就不能为春气生发提供足够的能量。人体肾主藏精,而又内藏元阴元阳,蓄藏了人体生命的基本能量,故其职能与冬气相应。冬季应该顺应自然界冬气闭藏的特点,与天地间万物潜藏能量的趋势一致,滋养人体阴精,蓄养机体生机,保养阳气,防寒就温,以保护肾气为根本,为来春的生发奠定物质和能量基础。

在严寒季节,寒气最易伤人,可诱发很多疾病。当过度寒冷刺激时,对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都有诱发作用:寒冷可使上腹部受凉,引起胃肠痉挛;寒冬容易发生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,诱发哮喘;寒冷可使人体裸露部位的皮肤粗糙或皲裂、老化,耳、鼻、手指等常发生冻疮;寒冷还可使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升高;冬天若让头部突然遭受冷空气,或长时间受到冷风的侵袭,易发生面神经麻痹症;冬季已寒而骤然转暖,易引发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白喉、腮腺炎等传染病。对这些病症的预防主要是防寒保暖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除了这些以外,对其他很多与时令相关的致病因素同样应高度关注。如紧闭门窗保暖,空气就得不到流通,流感、流脑等病毒、病菌随咳嗽、喷嚏飞到空气中,容易引起发病;在室内做饭炒菜,生火取暖,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升高;冬天气候寒冷而干燥,使皮肤干燥粗糙,常引起皮肤瘙痒症;睡觉时头缩进被窝,空气不流通,会感到胸闷、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;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性皮炎等“电热毯病”;在雪地里时间过长容易引起雪盲症(“雪光性眼炎”或“雪照性眼炎”);室内湿度过低,空气干燥,或常在室外工作,空气中湿度也低,嘴唇会出现干裂或出血,甚至口角发炎等。

3.冬季宜用食材。

冬季气候寒冷,阴气主令,阳气潜藏,整个季节以内敛内藏为特征,故饮食调养也当养“藏”,冬季是一年中最好的进补季节,应选用滋阴潜阳。热量较高的脑食,人体肾应冬时之气,规以房。重养肾。就五行相应而言,肾其味咸,其色黑,所以可用黑色味咸的食物养肾,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(1)甘温助阳的食材。

冬季寒冷的气候损伤人体阳气,在食物的性能中,温热头食分能够补阳,味辛、甘的食物组合能够化阳。甘温热性的肉类食物,如狗肉、羊肉、鹿肉、牛肉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产热量高,御寒效果最好,但亦不能过食,以免助湿生痰。甘温抗传化根基类食物有胡萝卜、土豆、山药、红薯等。甘温热性的谷类有小麦、高粱等,甘温热性的蔬菜有韭菜、香菜、大蒜、萝卜、黄花菜等,韭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、维生素B和钙、磷、铁,者熟食我可助阳暖肾,增强御寒能力,凡背心冷,腰膝酸冷者,常吃有良效。甘温水果有橘子、荔枝、龙眼等。此外,鳝鱼、带鱼、虾米,皆甘温,能补肾兴阳,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钙、磷、铁等营养物质。海虾米、海带等海鲜还富含碘,碘可促进甲状腺素合成,具有防寒保暖作用。辣椒可使末梢毛细血管扩张,流向体表的血波增加,可抵御寒冷。

核桃仁补肾强精,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能降低胆固醇,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,所含碳水化合物可产生高热量,所含卵磷脂和维生素E能增强细胞活性,促进造血功能。一个核桃就是一个产热的营养复方,冬季食用有很好的防寒保暖作用,对老年气管、脑力减退都有一定的防治功效。

栗子(板栗)甘温补肾,对肾虚怕冷而又腰膝无力者有益,与糯米煮粥常吃还可治疗寒泻。另外,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、香菇、黑木耳、芹菜、菠菜,可与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吃,如胡萝卜、柑橘、苹果、香蕉,可促进铁的吸收,使各种营养成分充分氧化,产生热量,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。冬季饮食虽宜温热,但过于燥热的食物不宜多吃,否则内伏的阳气会郁久化热,损伤机体。

(2)益肾补虚的食材。

冬季属水,主肾经,是滋养肾气的好时机。常用食物有栗子养胃健脾,补肾强精;核桃补肾益精,温肺定喘;羊肉健脾温中,补肾壮阳,益气养血。黑芝麻补益肝肾,养血益精;枸杞子补益肝肾,明目;鸭肉补气益阴,利水消肿;鳖滋阴补肾,清退虚热。

一般来说,色黑的食物能入肾而补虚,如木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等。味咸的食物能补肾敛精,也能引药入肾。但是若咸味吃多了,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气更亢,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,故宜适量“省咸增苦”,即适度减少摄入咸味食物,略增加苦味食物,以助心阳,如芹菜、莴笋、生菜、苦菊等,养心火与肾水协调,正是水火互济的养生道理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虚者补之,所以气虚、阳虚的人可食用羊肉、鸡肉、人参、核桃仁等;血虚的人可食用阿胶、当归、银耳等;阴虚的人可食用鸭肉、天门冬、玉竹等,以补虚益气,养胃生津。

值得提的是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养生法有一定道理,萝卜有顺气消食、止咳化痰、除燥生津、散瘀解毒、利大便等功效在冬季人们活动减少,体内垃圾积聚的情况下,用白萝卜以清肠理气,清理肠胃,非常有益于健康。另外,热粥在冬天用于补阳,有特别好的效果。此外,还可自制一些药酒,如杜仲酒、人参酒、鹿茸酒等。

4.冬季饮食宜忌。

忌盲目进补:对羊肉、狗肉、人参等,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体质有针对性地进补。如西北地区天气寒冷,宜进补牛、羊、狗肉等温热之品;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温和,进补鸡、鸭、鱼类等即可。

忌过度饮酒御寒:有些人认为饮酒后身体会发热而起到御寒的作用,可饮酒过度之后反而容易受寒感冒,且有伤神耗气、损心伤肝之弊。

宜重视保温、御寒、防燥。“保温”即增加体内热能的供给,以牛肉、羊肉和兔肉为宜,因其富含优质蛋白质,动物脂肪较少,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。“御寒”需补充矿物质饮食,胡萝卜、藕及醇类等矿物质含量都较高。“防燥”需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,否则会出现皮肤干燥、皲裂和口疮等症。

不宜喝过热饮料:冬季饮用过热饮料,会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,蛋白质在43℃的热饮下会会开始变性,胃肠道黏液在60C时会产生不可逆降解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不宜多吃辣,冬季吃辣可抗寒,但吃多容易耗伤气用,降低免疫力,出现咽喉干痛、两眼红赤、鼻腔烘热、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、流鼻血、牙痛等“上火”症状。

不宜食生冷、油腻之物,冬季人体新陈代代谢速度减慢,补养不当会降低人体抗病能力。食生冷、油腻之物会妨碍肠胃消化功能,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。

5.冬季食养药膳。

【黄芪山药核桃粥】

组成:党参10克,黄芪、怀山药、白扁豆各20克,核桃仁30克,大枣20枚,粳米100克。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制法:粳米淘净,山药洗净,削去两头和损伤部分,切片剁碎。核桃仁、白扁豆用粉碎机器粉成细末。党参、黄芪装入纱布袋内扎口,大枣去浮灰。粳米放锅内,加入纱布药袋、大枣、清水适量,先用旺火煮沸,转用文火煮至米开花,加入山药碎块、核桃仁和白扁豆细末,继续煮至米熟成稀粥,去药袋;每日2次,早晚各服1次。食时也可加白糖调味。

功效:健脾益肾,益气养血。用于脾肾不足、面色萎黄、体倦乏力、畏寒怕冷、少气懒言、动则气短、纳少便溏、腰膝酸软等症。

【党参乌鸡汤】

组成:党参50克,枸杞子50克,乌骨鸡250克,香菇20克,大枣、葱、姜、蒜、盐适量。

制法:将上述药食放入砂锅,加水共炖,至鸡肉烂熟后加调味品即成。

功效:益气养阴,补养气血。用于冬季体质低下、易于外感

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(二)

【补肾御寒饼】

组成:糯米粉200克,黄芪30克, 黑豆60克, 芝麻15克,核桃仁30克,花生30克,白糖、蜂蜜、油各适量。

制作:加适量水,将黄芪煮汤,浓缩至100毫升。糯米粉用黄芪水揉匀,做面皮。黑豆炒熟,芝麻炒香,花生米、核桃仁捣碎,与白糖、蜂蜜、油和匀,做成馅料。用糯米皮包好馅料,搓圆后压扁,入笼中蒸10分钟即可。

功效:补肾益气,防御风寒。提高免疫力。

【其他药膳】

姜枣红糖饮:用生姜10克,大枣5枚,红糖15克煨成汤吃下,会顿觉全身暖和舒畅,还能防治冬天风寒感冒。

此外,红炖甲鱼、黄芪煲甲鱼、葱爆羊肉、萝卜炖牛肉、核桃炒牛肉能益气养血、滋补肝肾、健脾开胃,也可选择食用。

文章编辑:健康沈阳推进委员会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领导小组

视频来源:新华社

文章来源:健康教育中医基本内容、中医教你学养生手册、中医食养保平安手册、各相关卫生医疗机构

文章审校: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

版权声明 | 法律责任 | 隐私声明 | 急救网络 |
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八马路137号 邮政编码:110006
网址:https://www.024120.org 辽ICP备15000183号-1
CopyRight © 2013-2022 沈阳急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.
返回顶部